7月11日,沉香艺术生活展在北京市的潘家园展厅开幕,展品包含国家级工艺师创作的收藏级艺术品,高等级佛珠、名家铜炉及老款铜炉、沉水级香材和配饰等。
“密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沉香,又称“沉水香”,自古以来被列为众香之首,是自然界中难得的沉香树种经过复杂的周期和机遇形成的,有“香木中的钻石”之称。古人常以“沉檀龙麝”概括中国香道中的香,其中沉香集天地气味一体,散食色欲为一方,沉香结香过程极为神奇。中国用香的历史,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沉香历经各朝代几大宗教的推崇和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古时的贵族最早用它进行供天祭祖,或使房舍飘香,而后改为隔火熏香,陶冶性情。沉香以不同的艺术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开幕当天,中医专家陈新现场讲解“沉香与养生功效”,沉香有几种香气,每种香的作用不同,密香型对脾脏好,有助于脾的消化和排湿。还有清凉味的沉香开神醒窍,药香味纳气归源,能把身上的浊气带入肾经,沉香是最好的引经药之一。“香和音乐是相合的,同为滋润生活。”陈新表示,现在玩香除了燃香,还倡导蒸香,香气随着蒸汽溢出的,更加湿润宜人,无烟火之燥。
分享香文化的同时,还有香道表演“隔火熏香”。主香人将品香的全部物品依次摆放,然后拿出香炉放入炉灰,用香筷翻搅松动,使炉灰蓬松透气。用香铲将烧好的香炭用灰埋住,埋好香炭三、五分钟后,炭热基本上将炉灰中的潮湿赶尽。主香人手心向下先用手试碳火,达到温度时用香夹把银叶或云母片放至火窗上。将准备好的香材、香丸置于银叶或云母片上并品闻。

隔火熏香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以专门制做的香炭块为燃料,通过“隔片”灸烤香品,可免于烟气熏染,有利于香气释放更加舒缓、温润,香韵悠长。“隔火”薰香在唐代已经出现,宋之后较为流行,日本香道所指的就是隔火熏香。
本次展出的香炉均出于名家之手,分别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炉艺大师陈巧生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铜艺大师朱炳仁的铜炉作品,为香道爱好者提供香道呈现和收藏多种选择。据介绍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6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关注最新资讯。